600320股吧 高清

评分:
9.0 推荐

分类: 记录片 西班牙 1992

导演: 周秀娜   

评论:

  • 滑嘉纳 3小时前 :

    没见过这种质感的战争片。故事让我想起《一个和八个》《1917》,只好让我想起塔可夫斯基。

  • 格彩 0小时前 :

    80/100 淹没在血雨中,等待黎明的到来。美院出品就可以做好预备了,它的重点就是导演摄影和场景设计,熟悉但沉重的题材也让剧本没那么浅薄。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一众耀武扬威的主旋律中,它很不一样。

  • 祁意 9小时前 :

    场面明显看出是有设计在里面的,小分队夹在沈队和洪队之间,从决定求生走到执行命令,经过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血和肉抛洒在大地上,革命的残酷就在于无法在这一刻决定牺牲是否有用。 探讨人性的层面太过浅显,在是否执行命令上少了探索,但电影却将这个命题贯穿始终。好的一点是战斗场面贴近了现实,可以将动作戏全程看做人物的挣扎。 另外,感叹一句内地电影市场不是不可以将这样的电影树立成业界标杆,而且在这部电影获奖的背后,多少觉得有些苦涩……

  • 星皓 4小时前 :

    #BJIFF 应该是今年看过的电影里影调做的最好的。导演说致力于电影本体的研究,实话说一线的教师能把电影拍成这样,不容易。真实战争面,共和白,血雨洗刷。拿最佳摄影应该有戏

  • 范古兰 0小时前 :

    国内能出现这种诗性风格的战争电影,就已经是一丝希望的迹象了。能看到《伊万的童年》的影响。

  • 板光誉 1小时前 :

    不愧是美院出品,视觉效果真的很惊喜,干净整洁的深色调,或许静态摄影的功力更深一点吧。形式和风格会大于内容,也许是主旋律的叙事上很难突破了,用视觉和声音去强化真实感受,或许能争取多一点点表达的空间。疑惑的是,在映后分享会,创作者说想说一些心里话,观众也在表露对宏大叙事的厌恶,那么,这么多的主旋律作品是为了什么,好像一场表演。。。印象中是第一次看到这种很创新的方式去讲这类故事,值得五星!真实的感受到人与自然的连接,有很多动物和自然环境元素,人的枪声和混乱在这些自然环境中显得很突兀,或许除了战乱和意识形态之外,还有生活、生命。虽然蛮喜欢这种探讨战争与人性的创作尝试,但还是怀疑这会不会又陷入一种新的混沌,反而否认了那些必不可少的伟大历史

  • 权中 9小时前 :

    诗性电影+战争片,有大胆尝试,但也有诸多问题。专门做的ADR方言自然亲人(是家乡丽水话!),但也因此收音太好,缺乏真实性。摄影上值得琢磨,画面不是单纯地变成纯黑白,而是保留了部分色温(火光的暖色、夜光的冷色),但也因白天是自然光、夜晚是剧组打灯,视觉上有落差(相较于老好莱坞黑色电影的经典打光方式);长镜头氛围的营造、部分诗意的表达也被战争片段的剪辑与故事的进行无情打破,相较之下1917对长镜头的理解可能更适合战争片。虽说个人对电影诗研究不深(只看过一部老塔),但感官上还是直接感受到没有获得连续的诗性体验,作者没有处理好两种类型之间的矛盾;同时主题有但不深,诗性也显得杀鸡用牛刀了。当然,这两者的矛盾显然是难以处理的,而这种类型的尝试,正是中国电影目前所需要的。

  • 辞安 5小时前 :

    #海上影展/作为一部任务式的电影,规避掉了宏大叙事,但依然是一部以小见大的群像电影,导演说虽然是任务但并不跟艺术表达冲突,但是影片的艺术表达有一种举棋不定的半写实半戏剧冲突

  • 稽夏岚 2小时前 :

    画面和构图很美,节奏很缓,叙事风格挺诗意的,但也导致情绪比较抽离,不是那种代入式的故事。

  • 飞畅然 0小时前 :

    补充:球球了刷评能不能不要这么明显……

  • 涵美 4小时前 :

    可以看成一次主旋律和艺术性还不错的尝试,但是含糊不清的主题表达,和反主流主旋律的任务片呈现,让整部影片暧昧不明,配音的尴尬让对白成为念白的存在,水平欠佳的枪战戏只能靠昏暗的树林和摇动的芦苇荡来遮羞。 不过获得天坛奖也真的是应该的,哈哈哈。装逼诗意战争学院片

  • 馨初 1小时前 :

    整个故事的架构感觉问题很大。说得好听是学院派但给我的感觉更像是大型的学生作业。在视听的处理和画面风格上有一些创新,但是工业流程很明显不熟练,录音部分让普通观众都能意识到存在问题。幻境与现实的切换在创作团队看来是合理的,但是一旦跳脱出创作的语境就会觉得一时间无法理解。总体来说就是自以为达到艺术成就的自嗨。

  • 晖震 5小时前 :

    不禁让人想起第五代开山作《一个和八个》,与其相比本片的摄影可以说更为大胆,浙江西南的风景拍的尤其迷人,大量消色摄影带来的寡淡画风被丰富的镜头调度所弥补,最后一个长镜头尤其精彩颇有老塔遗风。

  • 法沛柔 6小时前 :

    人物形象感觉并不是非常立体吧……冗长的镜头和重复的枪战占据了大量时间,从诗意角度来说,1917带来的战争美学更为深刻。有点类似于摔炮和大型烟花的区别。疲劳的观影体验,没有带来深刻的情感共鸣。已经诗意ptsd了…

  • 郑烨煜 2小时前 :

    一部好的摄影作品,水墨红军,雕塑感,戏剧化处理,极其敏感的造型意识。但却是一部很平庸的故事,纸片人设定,一路黑下去,毫无节奏可言。调度做的出色,但技术问题很多,焦点跟不上,光做的前后镜头不匹配,画面接不上。一句话,90分钟的国美毕设

  • 殷祺福 3小时前 :

    诗性电影+战争片,有大胆尝试,但也有诸多问题。专门做的ADR方言自然亲人(是家乡丽水话!),但也因此收音太好,缺乏真实性。摄影上值得琢磨,画面不是单纯地变成纯黑白,而是保留了部分色温(火光的暖色、夜光的冷色),但也因白天是自然光、夜晚是剧组打灯,视觉上有落差(相较于老好莱坞黑色电影的经典打光方式);长镜头氛围的营造、部分诗意的表达也被战争片段的剪辑与故事的进行无情打破,相较之下1917对长镜头的理解可能更适合战争片。虽说个人对电影诗研究不深(只看过一部老塔),但感官上还是直接感受到没有获得连续的诗性体验,作者没有处理好两种类型之间的矛盾;同时主题有但不深,诗性也显得杀鸡用牛刀了。当然,这两者的矛盾显然是难以处理的,而这种类型的尝试,正是中国电影目前所需要的。

  • 雷曼青 8小时前 :

    看睡着了两次…节奏有点慢,然后前面卖惨后面又开挂…就…不行啊

  • 端文漪 1小时前 :

    这种时候,能去电影院就尽量去……还有就是,男主太像我同学了

  • 璟蕾 9小时前 :

    黑白电影决定着这是一部纯粹的艺术电影,不含一点商业元素。为数不多的有色彩画面是送饭的为数不多的治愈画面。诗性的水墨画风格,画面很美,确有国美风格。

  • 缑笑卉 2小时前 :

    6.20南京后窗交流场 1.拯救大兵瑞恩的中国版、集体主义版,试图从这样的小切口入手是好的,但是主题全靠台词cue,没能很好的融进故事里,也许还是惦念着主旋律的格调吧 2.颜色用的确实不错,黑中带蓝,群山薄雾,符合中国画的意思。结尾处血一样的红雨滴落到脸上全片最佳。但好看画面不等于好的摄影,组合在一起显得有些故弄玄虚了3.导演说声音全靠后期做,其实不需要他说,任谁也听得出来。刻意的方言、粗糙的声音,本就晦涩的画面配上种种不同步的台词,实属在挑战观众了 4.记一点细节:枪的设计。开向观众的、背对观众的、横对观众的,音效很激烈的配合着,印象深刻。枪代表孤军小战,和大的战场是分裂的,好像能把观众和一条条实体的生命联系在一起,我很喜欢。

加载中...

Copyright ©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