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暮楚楼司沉 高清

评分:
9.0 推荐

分类: 战争片 2018

导演: 石伟

剧情介绍

1947年秋季,东北战场上激战正酣,东北民主联军已经由之前的战略防御转入到了战略反攻当中。蒋介石为扭转东北败局,派遣国民党军参谋总长陈诚接任东北行辕主任,陈诚提出了“确保北宁路,打通锦承路,维护中长路,保护入海口”的计划,将其主要兵力放在长春、四平、沈阳、锦州等交通沿线上,实施“机动防御”和“重点防御”,扬言要恢复东北优势。 恰在这时,我三纵司令员曾克林调离,原四纵副司令韩先楚升任三纵司令员。 韩先楚刚一上任,即面临着严峻的战斗考验。东总要求三纵参加秋季攻势的作战,作战任务是全歼防守在威远堡至西丰一线的敌53军刘润川部国民党116师。这将是三纵第一次独立进行的大规模兵团作战,也将是韩先楚在三纵上任后指挥的头一仗,这一仗的成败与否对于韩先楚个人、对于三纵这支部队、乃至对于整个东北战场的形式发展都至关重要。 在制定攻打敌116师的作战方案上,韩先楚与以三纵政委罗舜初为代表的众多三纵干部产生了意见分歧。政委罗舜初认为,53军三个师在开原以东和东北地区,相距不远,互为犄角。为避免两面受敌,我军应集中兵力,先歼灭西丰之敌,再向纵深扩大战果。司令员韩先楚却提出了一个奇兵色彩极浓,带有冒险性的方案。他主张以主力长途奔袭,直插敌纵深威远堡,乘敌不备,歼灭116师师部和1团,打乱其指挥。同时以部份兵力包围西丰之敌,相机歼灭其一部。如敌闻师部受击,回窜增援,就在运动中速战速决,而后再扩大战果。 在三纵召开的党委扩大会议上,以韩先楚和罗舜初为代表的两派意见争执不下,双方决定把两个作战方案同时电报东总。最终,东总批准了韩先楚的作战方案。 1947年的中秋之夜,在司令韩先楚的指挥以及政委罗舜初的通力配合下,三纵的战士秘密急行军140里,在敌人完全没有防备的情况下,直插敌人师部威远堡。经过了艰苦激烈的战斗,仅以19小时就全歼了敌116师,并活捉了其师长刘润川。 奔袭威远堡是三纵首次独立歼灭敌人的一个整师,使三纵由此获得了“旋风部队”的美名,而一手成功策划指挥这一经典战斗的3纵司令韩先楚则被人形象地称为“旋风司令”。 从此以后,奔袭威远堡作为我军军史里奔袭战中的最经典战例,一直被人反复提及。

评论:

  • 昂芳茵 6小时前 :

    相较于四月三周两天,本片对我个人来讲很惊喜于她的女性视角。它是大方的,有冲击力的。4:3画幅并不加分,现在大家有些过于沉迷4:3了。它在观感上与16:9并相比并不能带来更明显的对主人公的观众,但是4:3会更堵一些。也许这种堵,能让观众感到某种压力吧。

  • 原鹏翼 8小时前 :

    1960年代的姑娘怎么不会保护自己、怎么还敢这么随便、怎么……——2020s的我边看边这么想着。猛然警醒,又回到《钛》里女主为钛金属侵入身体痛不欲生的场景,“女孩要懂得保护自己要洁身自好”这套思想钢印去也去不掉。欧洲电影始终走在前面:21世纪的每个女人都要警醒,不要变成男权社会帮凶,我们才能互救。标题高亮。

  • 彭觅山 8小时前 :

    有《四月两周三天》珠玉在前,这一题材很难再超越。这部能拿金狮自然也有它独到的地方,4:3的景别下容纳不了第二个人,心理生理所承受的巨大痛苦没有人能够分担,只有在这狭小的画框内独自承受。大量的中近景镜头更是将女主挤压得透不过气来,仿佛肚中那个急于赴死的生命。两者最为接近的时候是海中游泳一幕,海水似乎要淹没银幕,犹如浸满羊水的子宫。大量身体的展示是为了让观众最大程度的“触摸”到女主的身体,以便在关键时刻体会到最大的痛感,这一点上倒是与《钛》尤为相似。

  • 夔嘉石 0小时前 :

    【芝加哥电影节】北美首映。没有传说中的”惊悚“,但也恰到好处。摄影非常出色,大部分镜头都是rack focus, 观众们跟随安妮的视角感受真真切切的疼痛。

  • 字乐蓉 7小时前 :

    一般看新片十有八九都是让我失望的情况下,这部表现居然非常不错,每一秒都牵动心弦,详见四月三周两天

  • 仙安然 0小时前 :

    我是世界上懂最多的处女了,我现在不能做什么,一旦我可以了,我肯定不会放过任何机会。

  • 嘉勇 3小时前 :

    3星, 有谁想过肚子里孩子的感受, 一个生命就这么被弄死了。

  • 康奇 3小时前 :

    正发生的其实是过去的往事,是根据传记体小说改编,发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的故事。故事发生时间更早,影片却像是罗马尼亚电影《四月三周两天》的法国版本,但故事叙述、场景把控及气氛营造上,导演显然太嫩了,比蒙吉差得太远。导演只能靠暴露及血腥镜头来博出位,很多的裸体镜头其实毫无必要。从影片所叙述来看,女主的遭遇很大部分与其性格相关,她对待生活与处理问题的方式,即使不是因堕胎也会因他事而陷入重重麻烦之中。

  • 士昭君 0小时前 :

    第78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狮奖。题材很好,虽然这类题材已经有一些了。但永远也不嫌多。

  • 其芸溪 7小时前 :

    什么病?一种只会攻击女人的病,让TA们变成家庭主妇的病。

  • 初萱 5小时前 :

    堕胎仍然违法的年代里一个女大学生的斗争。情绪的压抑紧张控制得非常好,那种压抑感真的能传递到整个放映厅。把正反打基本上换成要么是全景要么是聚焦一个人其他人是画外音,增强了镜头感染力。一部精准、动人、在当下十分必要的电影。

  • 充语梦 2小时前 :

    从女主视角进行的直线叙事,没有枝蔓,男人们站得远远的轻巧推脱,私下交易的非法堕胎手术,直面淋漓的鲜血拍得不留情面。女性导演并不是刻板印象的细腻温柔感性或煽情,女性导演的取材和观察世界的角度,才是她们与男导演的区别。把1960年代的生死无助冷静呈现,才能让今日的人们明白,女性对自己身体的主权,是如何一寸一寸争取回来的。

  • 五情文 9小时前 :

    心碎,但又很可惜,对周遭世界的描绘还是太平面了,没有进一步的发掘。但除此之外都很好,手持摄影让神经紧绷,对剧本的处理也不落俗套,比那部《纽带》不知高到哪里去了。

  • 刁晴丽 6小时前 :

    5.5/10.0。有必要借这部来给2021我所看的“女性/女权/平权”题材的电影做个总结了。相比较后现代解构导向的《钛》、略带迷失情绪的《世界上最糟糕的人》,这部电影的技法就中庸了很多,以电视编导风的跟拍大光圈镜头为主,尺度在法国电影中并不算大,强调临场感,意图在生理和心理上双重刺激观众。不过本作的文本是最传统的,也是接近表层的现实议题的:关于不负责任的男人和禁锢女性的生育,顺带提及了那个年代萨特和波伏娃的思潮。然而,几十年过去,对父权的后现代解构朝着愈发“矫枉过正”的方向发展。我赞同任何性质的运动都必须得“过”,这条道路通向何方,依然有待人类文明冷静审慎的观察。

  • 东郭雨珍 3小时前 :

    情绪电影,不同于《四月三周两天》直指国家和男权,《正发生》注重临场感,让观众与女主一起感受到切肤之痛。过去,现在,未来,正发生。

  • 塔丹寒 9小时前 :

    "正发生”这个片名起得很加分 要是制定和子宫相关教条法典的人也大都长着子宫 那绝不会到了公元2022年还有十几亿人可能会在巨大的生理痛苦和心理折磨下因为拿掉了自己体内一个胚胎而被关进大牢

  • 丁俊风 2小时前 :

    “队伍继续前进,仰起额头,高举旗帜” 感谢没有停在急救路上,而是给人以希望的参加考试~

  • 古怡然 5小时前 :

    要不是这片我都不知道第三共和国立法禁止堕胎和避孕,直到60年代末才解禁,本片故事应当是发生在解禁前夜。视听年代气氛足,年轻演员表演到位,但故事层面只是一部直给的口号电影,细节不连贯,除了表现痛感的场景,关键情节都靠转场划过,人物很多选择缺乏逻辑基础,我觉得是因为人物传记做得不精。《四月三周两天》比本片成功在于没有逃避联系上下文推演的关键情节。女主眼睛像蓝宝石,很适合这个角色。Louise Chevillotte懂电影会挑戏。本片明显比《钛》更适合奥斯卡,我只能解释为这是对奥斯卡的抗议。片名L'Événement我只会翻译成“事件”,不知英语翻译成Happening是否主创本意,是的话则有蹭话题之嫌。

  • 后夏容 5小时前 :

    弱社会处境化。在堕胎题材中,鲜少有以生殖与痛感角度去拍一个女性的社会遭遇,跟随摄影机去深入一个女性的生理结构与内心的苦痛,这显然得利于导演作为女性的存在。其实没什么好跟蒙吉比的,蒙吉身为男性导演,不可能去共情与理解怀孕女孩的生理痛苦,所以他的侧重点也就在于用摄影机制造出冰冷的影像空间,通过这个影像空间去影射堕胎女孩们的处境。拍法上来看,正发生的镜头设计并不好看,特写过于密集,整体影像空间是个体化而非整体化的,再加上画幅的比例制造出强烈的压迫感。但同时,这种被制造出来的压迫感又是真实的,隐形的痛,弥漫在闭塞的影像空间,这正是导演所追求的东西,还算前卫。

  • 夏晴画 5小时前 :

    相似的故事60年后仍在发生,子宫仿佛不是长在女人身上。还是喜欢这种短小精悍没有多余东西的风格。

加载中...

Copyright ©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