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简介:
  在世界电影史上,尤里斯·伊文思被称为纪录电影的先驱,与美国的罗伯特·弗拉哈迪、英国的约翰·格里尔逊和苏联的吉加·维尔托夫并称为四大纪录电影之父,与其他三位不同的是,伊文思的创作生涯最长,在长达60余年的创作生涯中拍摄了60余部影片,一部寻找失落青春的诗意纪录《塞纳河》曾使他获得1957年的戛纳金棕榈大奖。
  中国的抗战不仅掀起了中国电影人的创作热情,也吸引了国外电影大师的镜头。上世纪30年代末,多位国外记录片导演来华摄制影片,他们中最杰出的代表就是尤里斯·伊文思。伊文思1938年在中国拍摄的《四万万人民》不仅是他电影生涯的代表作,也是他与中国维持50年的情谊的开端。从抗战开始,在不同的年代,他用自己的镜头纪录下了不同的中国。
  外国人来华拍纪录片的历史,最早大约可以追溯到电影诞生的那几年。1896年,卢米艾尔兄弟派出了数百名摄影师奔赴世界各地拍片,其中一些摄影师就曾来华拍片。此后,美国人、意大利人、苏联人、瑞典人都曾经把镜头对准过中国,但多是风光片及风土人情、文物考古、民居民俗的纪录,直到战争的悄然到来。1935年,在燕京大学任教的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用一台十六毫米手摇摄影机拍下了“一二·九”学生运动的场面,今天已成为珍贵的历史资料。
  1938年,尤里斯·伊文思来了,这个“飞翔的荷兰人”飞到了中国,与他同行的还有我最崇拜的战地摄影师罗伯特·卡帕。在1936年,两个勇敢的人在西班牙内战爆发之际,把摄影机和照相机的镜头对准了这片燃烧的土地,伊文思拍摄了广受赞誉的纪录片《西班牙土地》,而卡帕也因拍摄《共和军之死》的照片一举成名。 “纪录”拥有了出生入死的刚毅血性。从此,“什么地方燃烧,就去什么地方拍摄”被奉为摄影师的职责。西班牙内战是西方前线,而中国战场则被称为是反法西斯斗争的东方前线,从西方前线远涉到东方前线,伊文思和卡帕在中国拍摄的珍贵图像仿佛西班牙影像的回音。
  1938年4月初,在抵达中国不久,二人便拍摄了“台儿庄战役”,那是值得庆贺的第一场正面击溃日军的胜利,伊文思和卡帕要求上前线拍摄,最终未能拍到决战的场面,因为他们是外国人,没人敢为他们的生命承担风险,但他们还是抓住机会在台儿庄附近的小树林中拍摄了这场战斗。伊文思回忆说:“我不是一个作家,我通过画面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我一定要表达死亡对我意味着什么,不仅仅是拍几个尸体,而是拍摄整个一段,死亡牵连到的往往是许多人。我触到了中国,中国也触到了我,我拍了战争,拍了一个在战争中瓦解,又在战火中形成的国家,我看到了勇敢!”
  纪录这场战争的《四万万人民》成为了关于中国抗日战争的真实写照,并且起到了声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的积极作用,这些影像成为后来中国抗战影片的重要素材。而卡帕生平最有力度的照片,就是他拍摄的遭日军空袭后的劫难场面。
  正如卡帕那句永远的名言:“如果你照片拍得不够好,因为你离得不够近”。1954年,卡帕在越南战场触雷身亡,如一个不参与杀戮的斗牛士般身着光彩耀目的斗牛士装束轰然倒下,而伊文思继续潜行在战火中。
  伊文思的冒险不是赌徒的博彩,也不是亡命徒般的轻生,而是为激情所贯注,为信仰所战斗的勇气。在中国抗日战场上,在越南抗美的丛林中,在古巴剿匪的追击中,甚至在70岁高龄,依然在战火中拍摄。这个“飞翔的荷兰人”被祖国放逐,却四次来中国,他称中国是收养他的“第二故乡”,他爱这里的人民。
  红色电影的开端——延安电影团
  伊文思在临走之前,秘密地把一台埃摩摄影机交给了一位左翼影人吴印咸,这位吴印咸后来被称为共和国摄影艺术的拓荒者。1938年秋,吴印咸和袁牧之两人带着这台摄影机和从香港购得的全套电影器材到达延安,在八路军总政治部下成立了“延安电影团”。
  最初电影团只有6个人,有电影工作经验的仅有3个。1938年10月1日,电影团开拍了自己的第一部作品,记录片《延安与八路军》。1940年袁牧之将完成的影片底片带到苏联,没想到正好苏德战争爆发,没能在苏联印出拷贝送回国内放映。进入40年代后,电影团拍摄了多部新闻短片,在根据地露天放映。

评论:

  • 费波峻 5小时前 :

    就是一出科幻逻辑非常不严谨的闹剧,几乎是沈腾一个人的solo秀,剧情十分扁平,可预料的发展方向,可猜到的喜忧参半,华语喜剧电影太喜欢笑中带泪来烘焙,但文本一开始估计都是以悲剧构思下笔,喜剧桥段后续添砖加瓦,导致笑料扎堆但程式化明显,所以往往前后割裂感也严重,给人一种“又要煽情(升华)?”的白眼嫌弃,这样的剧本也只有自带幽默感的演员来诠释增加说服力,否则就是一盘烂泥散沙,月球生活与清障π+(新冠)以颓废摆烂和光芒万丈的差异性塑造,特效虚头巴脑但袋鼠令人眼前一亮,开心麻花这回算是下足功夫,背景冲出地球,但喜剧边界的拓展还在原地招手,一切都像在二手市场淘来的。★★☆

  • 邵子平 6小时前 :

    情节设计与节奏把控显然下了功夫,人物塑造、情感铺垫与立意升华都在不断袭来的一波比一波更高的矛盾中发挥效果,一些呼应当下时代的讽刺隐喻作为点缀,也同时作用于故事推进中。

  • 溥念真 3小时前 :

    含腾量100%,特效不错,竟然把我看哭好几次…希望现实中我们也可以摘掉口罩…

  • 邛波鸿 4小时前 :

    笑不出来.jpg 也无法被煽情桥段和世界观所打动,感觉看了个不是喜剧的喜剧,蛮尴尬的。

  • 素令婧 4小时前 :

    喜剧片不要强行煽情不要强行煽情 后半段全程玩手机

  • 静萱 9小时前 :

    含腾量百分百,果然靠谱。

  • 树栋 3小时前 :

    总的来说像是演的幼儿动画片,更适合小朋友,对于成年人是降智片。

  • 紫咸英 6小时前 :

    一手好牌打个稀烂,这么好的演员,这么烂俗的笑点。编不下去别找个不伦不类的袋鼠凑剧情吧。

  • 柔婧 0小时前 :

    喜欢那个pet rock 还有小黄人集体大眼睛;小黄人多是看个开心和无忧无虑吧

  • 硕宜人 9小时前 :

    一想到中国人进电影院看这种东西,就打心底觉得可怜又可惜

  • 詹玲玲 7小时前 :

  • 漆雕玉琲 4小时前 :

    一人一鼠的孤独和感情,在《我是传奇》中曾触动我的心怀;

  • 茹雪 7小时前 :

    恭喜开心麻花,完成了自己的弧光。

  • 珊静 3小时前 :

    这部片子其实很难定位。想来看喜剧的观众觉得煽情太多,想来看科幻的观众又觉得闹腾、肤浅。高端观影群体为片中的三俗笑点皱眉,普罗大众又觉得跟开心麻花之前大大方方一俗到底的片子相比变得不那么轻松好笑了。为了满足尽可能多的受众需求,结果却是处处不讨好。但奇怪的是,我看下来的观感居然还不错。反思原因,我想是因为我没有任何预设。我没有抱着看喜剧或是科幻的预期去看它,以“空”的状态去接受电影的一切设定,也就不会因为与预期不符而失望。作为无厘头喜剧,它不算太低俗,影院也的确笑声不断;作为科幻片,它也不像某“硬核科幻”那样有太多逻辑漏洞;作为剧情片,煽情部分虽多,但也大都用笑点消解了。总体来说可以算是一部3.5星的合格商业片,多出来的半星打给疫情之下岌岌可危的电影行业。

  • 祁熠 1小时前 :

    不太好笑,反而很煽情。

  • 辜建中 6小时前 :

    两星半。时时刻刻都在营造喜剧互动的氛围(甚至连演员都抽离出语境,用肢体语言作出反馈),到后来演变成了自我感动的舞台现场。片段化的,应激反应的,其实整个科幻外壳早就坍塌了,开心麻花式的喜剧注定要比科幻更架空现实,重点在于喜剧的呈现和效果的传达,还是惊叹沈腾马丽二人组,在喜剧效果上一如既往。

  • 苟淑华 4小时前 :

    可能是得益于原著漫画的加成,开心麻花的电影终于不再是段子的排列组合和小品汇报演出。甚至,在这部科幻喜剧里能够看出他们想要在类型上继续开拓的野心。更值得表扬的,影片的价值也落在了一个令人舒服的点上,为此麻花可能相当冒险地给出了一个不那么大团圆的结局。尽管电影与新冠无关,但我仍然把它视作一部后疫情电影:在极为相似的处境里,被遗弃、被封闭的个体所渴望的是人与人之间的连接。正是这样的一种表达,我被短暂地治愈了。在一个全面倒退回一战前夕的时代,我还是认为,悲观主义总是看似深刻,但人们需要乐观,愚蠢地乐观。

  • 祥祜 6小时前 :

    全程很欢乐,笑得停不下来,每一小只都好可爱,小时候的gru也好可爱。还有这一部里面的家就是他们后面住的家,房子里面的装修都一样的。有几个地方剧情都能连起来。

  • 蓓柔 7小时前 :

    小黄人系列专治各种不开心。这部加的中国元素有点杂而不精,不过直接中文歌也是没想到的。

  • 貊秋翠 4小时前 :

    结局是个小悲剧,沈叔叔没了。沈腾和马丽站在月球上的最后一个画面,沈腾的后面没影子,包括最后碑上的字擦了一块,细节做的不错。就是科幻的情节太水,给小孩看还行,打手电能照到月球上,我真是一个劲儿翻白眼。煽情的部分有点无法理解。笑点还算挺密集的,影院里笑成一片,冷静下来想想笑点还是很有趣,是麻花的风格。有人说金刚鼠是美团,哈哈哈,绝了!毕竟火箭还是货拉拉呢!万一是给了钱做的广告呢?

加载中...

Copyright ©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