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百曼寒 6小时前 :

    艺术创作者具社会责任感是好事,但请先跳出自我感动的圈子,通篇现实与理想的矛盾撞击,关于所谓的“关注社会问题”的毒品和艾滋等只存在于枝蔓当中些微带过,如果不了解Jon的生平,也很难理解他的年龄焦虑。拍摄手法和布景还是太舞台,包括加菲的表演在内重点都在于谷情绪,创作者的传记侧重在创作是无可厚非,但对于人物塑造会不会太单薄?还有最重要的,音乐真的过耳即忘,也不是不好,就是还不够。我个人是很能get那种燃烧生命为了一件事的人物或作品,但不包括这一部。

  • 淳于天蓉 7小时前 :

    导演从一开始就很想呈现一种又燃又爆炸的氛围,但我从头到尾都没燃起来,甚至有点不耐烦。首先29岁的巨婴真的有点讨人嫌,虽然他真的很有才华啦但跟这种人相处一定会非常累;其次全片把当时的政治环境和酷儿群体的遭遇变成模糊的背景板,我觉得很不可,有好几次明明已经可以把叙事切进去了,又突然生生拔出来,回归最传统的励志叙事,我觉得这极大削弱了故事本身的层次。我不是说这部电影不够励志,是最终呈现出来的这份励志非常单薄,是“年度十大励志人物小传”的那种单薄。而且作为一个顺性别白人直男来说,29岁有什么好焦虑的?对成功的执念太深了啦……另外,太浪费Mj Rodriguez了,就不能多加点戏?

  • 粘嘉珍 4小时前 :

    初心已死,热血难赴,仅此而已。

  • 骞锦 6小时前 :

    加菲的演技有点尬住,但是他太真诚了,那双眼睛流起泪来很难不勾得人跟他一起心碎。音乐好喜欢啊。

  • 龚英飙 4小时前 :

    除了不喜欢大部分的音乐之外没有缺点。Sunday的cameo太棒了,说这部电影是音乐剧爱好者的复联Endgame不为过。今年的三十岁焦虑真多啊。

  • 星荣 3小时前 :

    艺术门类大融合的流媒体年代,更能看出各门艺术类型独立存在的意义。某种跨界的“壁”,不是调试视听语言、精简叙事节奏就能轻松突破的——更何况,如这般自信的“创作者”所钟爱的,就是用所谓原汁原味的懒惰挑战双边的水准。

  • 达柔静 8小时前 :

    有的时候你离梦想真的只差一点点。改编得非常动人,形式不算新颖,但基本上把百老汇能带给人的观感在银幕上呈现出来,好几处的音乐真的能把人的情绪推到极致。加菲真的是多才多艺!

  • 震骏 1小时前 :

    我大概是对音乐剧电影免疫了,影评人评价这么好的电影也没觉得多好看😅。上次给我惊喜的音乐剧电影还是《巴黎小情歌》,可以看20遍。

  • 郝嘉云 9小时前 :

    「音樂劇」部分密集但印象深的音樂卻不多;「電影」部分的劇情和拍法都乏善可陳,ending的友情線高潮顯然比整部戲的愛情戲要可觀得多。整部戲主要靠剪輯上舞台與戲劇的對切塑造節奏,相信做成舞台劇其實會更有感染力。

  • 泥芳润 0小时前 :

    导演居然是林聚聚 震惊一秒 导演很聪明没有选择Jon更加戏剧性的作品rent 而是选择了他并不出名的tick,tick...boom 这部他从毫无名气到被业内认可 最终或许是前作的失败铸就了他真正的成功 很喜欢导演用舞台剧当作内心独白 穿插在Jon的人生画面里 虽然中间有些部分过度煽情持中立态度 但通过这部电影 让我们稍稍了解了一下这位耀眼的天才 愿Jon在天堂继续他下一部 下下部 下下下部作品 他的才华终究会被更多的人看到 waiting for your next one

  • 梁翱 6小时前 :

    到后期热泪盈眶,I have no time. I already 29.

  • 潭和暄 0小时前 :

    【4星半】炸了炸了!又一块年度十佳拼图!可能是继汤姆•霍伯《悲惨世界》后最出色和最让人心潮澎湃的音乐剧影片,积压了八年的梦想前进,与只需一瞬就能令其轰塌垮台的认可不足,Jonathan在这两者之间低微又傲狂又充盈地夹缝生存,三十五岁的弥留,换来了身后在百老汇长达十二年的梦寐成功,为原型与加菲以及剧中所有演出人员献出大大的掌声!

  • 登天翰 0小时前 :

    看到片尾那些乔纳森当年的片段 才发现加菲是真的好像他 导演为同志角色平添的颜色很闪耀 那竟是真正打动我的部分

  • 竺傲雪 9小时前 :

    (7.0/10)林漫威真是活力四射,他可以说是有韵的索金?但是对我个人来说,他看起来比索金感觉好很多,汉密尔顿、身在高地、倒数时刻中各种形式都好看,也许是音乐本身的感染力使然。可惜的是我这辈子的音乐素养是没法再深入思考了。

  • 红鹏煊 8小时前 :

    终于把年度期待看了,太棒。一部专属于Larson的自传电影,要是他还在的话今年就61了吧,时光多快,排着他戏长大的林漫威都给他拍电影了。感谢疯狂夹带私货的lmm,宽街有你真好啊,这部用心到感动,just so personal!主旨就不提了,而且Larson在ttb里面提到的问题,相信看过rent的人都能找到回答。很多转场和编排都蛮有意思,喜欢两种叙事相辅相成,模拟录像带用纪录片的形式延续现实中的真实的结局,(虽然已经脱敏但还是哭得很大声)。有Vanessa声音出演,全宽街人都来客串,在Sunday看到了BP,如果MP叔也在就好啦,最后模拟点彩画的处理,是个桑粉都会流泪吧!还有个遗憾就是邀请这么多作曲人客串了为什么不邀请pasek & paul啊(不是

  • 莲帆 8小时前 :

    Jon 这个原型人物采取 Monologue 的方式代入他曾经的几部剧中台上台下 融合生活困境 友情挣扎 创作焦虑 爱情平衡 看到对角色保留了好坏两面 没有所谓的纯净化当然不错 可惜还是很难产生接近感 拍摄不易 很多因 covid 的原因无法做到更好的更逼真的效果 让很多百老汇的传奇人物都出场表演也棒 但是 Larson 的真实一生与他的几部作品都让我很疲惫 个人问题 应该是天然对 musical 的一切都太疏离了 听感视觉两个层面完全不欣赏

  • 锋家 0小时前 :

    同为LMM的作品,比起《In the Heights》,我更喜欢这部(好多重合的演员),不仅剧情跟紧凑,歌曲也更好,加菲的表演很加分。ITH中只有一首印象深刻的歌,这部则太多了,最喜欢的还是Therapy,特别是歌词,笑死我了:I'm saying I feel bad, that you feel bad;About me feeling bad, about you feeling bad;About what I said, about what you said;About me not being able to share a feeling。

  • 骏彬 3小时前 :

    LMM给音乐剧的情书。他真的很爱选择“时不我待型”天才啊,乔纳森和汉密尔顿某种意义上是同一类人物,在有限的时间里无休无止地奔跑,仿佛要在死神扣下发令枪前灼烧生命力。前半段是拖延症患者的ddl前倒数记录,影片充斥着焦虑、饥渴、躁动,看得我这个拖延症晚期患者快要跟着屏幕里一起焦虑爆炸了😂 最好的朋友告诉他“我也得了艾滋病,时间不等人的感受我最清楚”,那一刻真是浓烈情感炸弹,tick tick直到这时才“boom!!”加菲我总是串戏天使在美国😂看过rent来看发现了很多创作灵感,停电、蜡烛、合租屋、LGBTQ、艾滋病……遗憾片子没拍到写rent时。看预演会我都跟着兴奋起来,音乐剧就是最伟大的!电影唯一的问题是分不清哪些歌是出自乔纳森原作,哪些是LMM之手,还是希望他老玩票回来后继续写音乐剧啊!

  • 长孙新之 5小时前 :

    原剧完成度算不上高,所以之前觉得电影改编的唯一出路是传记化,果然如此,但这就成了一个套娃:在剧里写Superbia,在电影里写/演TTB,LMM把后面两层拍扁了些但是又必须留着,甚至还借用了最早的独幕剧模式,不知道普通观众观感如何,也许依然会觉得乱?但这片子太深情了,一直哭一直哭,没法用普通观众视角对待。桑爷-Larson-LMM的传承,浸满对剧场的爱。改编是同人写法,尽力把观众想要的东西都找地方安放。非常喜欢LMM把Larson删掉的Boho days拿回来,一秒还魂Rent,绿绿裙的处理也非常合理,最后片尾还贴心地还回来。Sunday生怕普通观众看不明白给了一段前序交待,把Susan和Dot写成了对照的情感线,BP女神出现的时候真是哇哇哭。桑爷亲自的录音也感人非凡。lots of lov

  • 桑雁蓉 4小时前 :

    但事实更多是终其一生努力活成一个普通人。

加载中...

Copyright ©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