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个性天真又少根筋的怪咖女孩苏菲28岁了,还在餐厅打零工的她,一心想成为漫画家,却非科班出身,就连想重返校园也被嫌太老。反而意外应征上了巴黎一间知名漫画出版社的工作,美其名行销公关其实不过打杂庶务,还要被苛薄的老板百般刁难。没想到一筹莫展的不只有工作,想谈恋爱想破头的她,就连情路也衰小坎坷,不是遇到渣男就是自己花痴会错意,甚至连浪漫一夜情都像被诅咒般崩坏,所幸还有梦想成为演员的闺蜜茱莉亚一路相挺。苏菲究竟该如何摆脱鲁蛇人生,她能遇见自己的真命天子吗?

评论:

  • 桂依 3小时前 :

    孤寂而壮阔的州际穿越,旷静沉郁的散文诗电影,游牧者这个社会边缘群体的真实写照,Frances McDormand再次动人演绎孤寡老人。

  • 钊佳美 7小时前 :

    “家”在传统概念里,是一种寄托,身体和灵魂的归宿;而像主角这样的一群人(游牧民)则不是那么看重实体的家,他们选择远离现代社会,喧嚣吵闹和繁华,过着原始而简单的生活,生活虽然不便,但总有人帮助,体会人与人之间最初的善意,人与自然之间一些原始的东西,虽然一直是在路上漂泊、居无定所,生活会辛苦一点,但也可以见到不一样的景色,遇到不同的人,体验宝贵的经历,拥有珍贵的回忆,思考人生,探寻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这虽是美国社会的传统,但也是呼唤人们去外面的世界看一看,想法还是很新的;女主演的气质很符合角色。

  • 阚千风 3小时前 :

    赵婷有自己的一套漂泊式的电影语言,像很多美国年轻导演一样,对于底层人和无所依靠的漂泊之旅有着自己的的讲述方式。但赵婷在不羁的游走之间,内心却是传统的温柔,人与人之间,以及更宏观的生与死上将新一代美式的“在路上”重新演绎。有凯丽雷查德的类似的感觉,可能这是敏感且温柔的女导演共同的视觉,她们跟随的是某段时间的路程,从故事的角度来说可能比较平静和无奇,但是从主角个人的视角出发,时间中流溢的情感内核却拥有动人至深的力量,会让人反复品味那些孤独的时刻以及在路上的漂泊。虽然赵婷是大陆出生,但后期的身份更多是基于美式生存的环境出发的,这是个人对文化选择的热爱罢了,处于私心我肯定是想看赵婷可以拍中国题材的一些电影,但这是自私的想法,尊敬所有文化的意义,也尊敬每一个人对文化自由选择热爱的权利。期待赵婷的商业片

  • 芸菲 3小时前 :

    没想到能从别人的豆瓣里打卡~

  • 祁亚江 4小时前 :

    其实这部电影看得我很痛苦 有点孤独症爆发的感觉 碎片式的剧情夹杂的寂郁 沮丧 让人呼吸困难 失去了挚爱的她 最后重新回到他们曾经的那个家 环顾 再次上路 没有什么再能留住她的了 荒野辽阔 静寂无声 人们需要活下去的意义和属于他们自己的方式 没在大荧幕上看可能让影片的力量削弱了一半 结尾仍旧动人 “别让自己变得孤独” “我们路上见”

  • 菡花 6小时前 :

    赵婷展现了拨弄观众的高超技巧,当片子让观众刚沉浸在趋于天人合一的情绪时,就要用一个关车门拉回到现实,这也正像女主坚持的选择,就不该只是生活中的一抹单色

  • 梓运 2小时前 :

    3.5 The score is smothering ...

  • 雪栀 2小时前 :

    石黑一雄曾提起自己在伦敦收留无家可归者的慈善机构做义工时,发现人们并不会直截了当地讲述他们来到这里的原因,最常见的情况便是,有些人觉得自己的痛苦经历太过于难以启齿,所以借别人的故事来讲自己的故事。于是当女主角弗恩来到游牧民的群体之中,倾听这些人讲述他们的故事时,我讶异于这些人的坦诚。这大概是因为,他们似乎并不把游牧当做逼不得已的生存方法,他们身上有着一种更崇高的使命感——有的为了完成自己的心愿,探索未曾踏足过的未知之地;有的为了不让生命留下遗憾,为往后的日子留下更多美好的回忆。正如女主角的漂泊,一方面是性格使然,一方面是对亡夫的感怀。片名虽说“无依”,但片中的人物又好似并非“无依”,房车为无可慰藉的他们提供了可依之地。

  • 满承悦 9小时前 :

    上次遇到边看边哭得止不住的片子还是《再生号》,这个年龄看这个片儿真是太代入了,这种穿透胸口的孤独感那么空洞、那么宽大又那么细致入微,就好像影片中提到的星尘一样。似乎无限可能的当代社会,在生存的边缘处却把可能性压缩成了一条线。绝对不是出于贫困、疾病或者任何理由,Fern就是选择了这样一个生活方式,这是一种非常具体的生活方式的!虽然也有人出于各种境况不得不变成homeless,Fern虽然也有困境,但这种方式是她权衡了所有最后选择的【生活】,如果有一个非常具体的原因,就把这个片儿拍小了,所以现在特别精妙。看到燕子的时候简直哭死。

  • 祯睿 4小时前 :

    花107分钟跟着赵婷和老麦去感受游牧民的生活。

  • 紫慧 5小时前 :

    延续了《骑士》的自然主义,但在文本上更精巧细致了,影像上能看出想呈现一种被迫迁徙的荒凉感,但大风光加煽情配乐又让情绪的流动没那么自然了,感觉赵婷在选材上的能力是强于影像表现力的,现在的定位还是少了些个人特色。

  • 萱桂 1小时前 :

    观赏此片时,我在想每个人都有 #无依之地#,同时我又感觉所谓的自由也许也是禁锢…也许我们内心都有个“洞”,用不同方式去“填补”。Fern在一次次告别中上路,她与Swankie告别的那一刻,我挂念的是Swankie(她是无奈的);但之后的一次次告别呢?尤其是与Dave的四次告别,自由、放逐还有家,都无法让她寻求到平和,但至少她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 祥莉 0小时前 :

    But what if I am blind? What if I am so numb that could feeling nothing even pain? What if I am poor to death, to stink, to disability of movement? What if I know nothing about Shakespeare?

  • 茂云霞 9小时前 :

    好美好孤独的电影。Fern老公死后,她活在了过去。就算Dave几次向她抛出了“安稳”生活的橄榄枝她也几经挣扎后最终无法接受。最美的是她在夕阳下念她婚礼致辞的十四行诗—shall I compare thee to the summer’s day...最后也很美“dedicated to the ones who had to depart, see you down the road”。非常感同身受和看完陷进去的电影(可能跟我最近心境有关)

  • 波痴凝 0小时前 :

    当主角踏上孤独却又不乏动人情感的旅途时,我们得以看到这部真诚、美丽又充满诗意的杰作。视听、剧本和表演都是顶级,赵婷又一次超出了我的期待。

  • 鞠寻双 7小时前 :

    在公路和放逐的片子里并不能算特别打动我的。本来遇到各式各样的人和相忘于江湖的淡如水还挺感动的,但最后归结到要 remember 不太能 relate。大概是被迫而不是出于选择的缘故,回到原点的 Amazon 仓库真的有点 depressing,看的时候我想要的放逐重生自由感完全没有,内心满满的是女主在房间里听到雷声时的压迫感。

  • 馨初 0小时前 :

    本片的精神底色或已从角色口中自行说出:美国的传统精神。既是独立自主的个体,又忠实于家庭和社群之爱,人际间以共情和互助为纽带。但与当初的西部开拓者不同,他们或多或少是被迫上路,是心灵中隐秘的伤痕无可弥合,唯有苍茫天地尚可安放。因此,本片虽具有马力克式的自然主义视野,但其内核更偏向《海边的曼彻斯特》式的伤痕书写。马力克的自然是存在的主宰或形而上的自在至高者,而赵婷对自然的理解更偏向将其作为心灵的空间,唯自然可容纳我们情感的本真,在苍茫天地间我们不必发现任何人,只用发现自身、治疗自身,并重新确证意义与人生。总之,本片的表象或是自然之诗,但其实质则是心灵之记。天地自然亦与现代社会相对立,它也相应地成为了失落者的新家园,但或许它本来就是我们的家园,是自足而不自负的人们,在荒芜的沙漠中,建造家与帝国。

  • 静璇 5小时前 :

    2.7 看开头的时候觉得,美国人可真可怜啊(此处是跟欧洲人比,不是跟中国人比),女主和像女主一样的人真辛苦啊。可是看着看着,我的感觉就变了,我真的配同情女主吗?这很多在路上的人吃过苦不假,可是这种生活是他们找到的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又何尝不是一种快乐呢。我们和他们比,我们的生活就真的比他们的高端吗?非常妙的电影。

  • 晋寄南 5小时前 :

    Don't make me sad, don't make me cry. sometimes love is not enough and the road gets tough, I don't know why.

  • 雪莲 9小时前 :

    后崩盘时代,零工经济,被迫游牧。也与美国六十年代的嬉皮士文化进行对话,但与他们不同的是,那些中产阶级的孩子们是在模仿贫穷,而本片里的关键是“had to”,不得不离开,不得不上路。这不是“在路上”,而是迫于生计,可与《对不起,我们错过了你》结尾的卡车上路对话。从冬至冬,一年时间,周而复始,重回亚马逊打工,女主角拒绝了一切外力的帮助,她是“无法停下脚步的人”,导演依然进行了有限度的审美诗化。非职业演员表演出色。

加载中...

Copyright ©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