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万日元等于多少人民币 高清

评分:
9.0 推荐

分类: 记录片 2011

导演: 尤里斯·伊文思

剧情介绍

  简介:
  在世界电影史上,尤里斯·伊文思被称为纪录电影的先驱,与美国的罗伯特·弗拉哈迪、英国的约翰·格里尔逊和苏联的吉加·维尔托夫并称为四大纪录电影之父,与其他三位不同的是,伊文思的创作生涯最长,在长达60余年的创作生涯中拍摄了60余部影片,一部寻找失落青春的诗意纪录《塞纳河》曾使他获得1957年的戛纳金棕榈大奖。
  中国的抗战不仅掀起了中国电影人的创作热情,也吸引了国外电影大师的镜头。上世纪30年代末,多位国外记录片导演来华摄制影片,他们中最杰出的代表就是尤里斯·伊文思。伊文思1938年在中国拍摄的《四万万人民》不仅是他电影生涯的代表作,也是他与中国维持50年的情谊的开端。从抗战开始,在不同的年代,他用自己的镜头纪录下了不同的中国。
  外国人来华拍纪录片的历史,最早大约可以追溯到电影诞生的那几年。1896年,卢米艾尔兄弟派出了数百名摄影师奔赴世界各地拍片,其中一些摄影师就曾来华拍片。此后,美国人、意大利人、苏联人、瑞典人都曾经把镜头对准过中国,但多是风光片及风土人情、文物考古、民居民俗的纪录,直到战争的悄然到来。1935年,在燕京大学任教的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用一台十六毫米手摇摄影机拍下了“一二·九”学生运动的场面,今天已成为珍贵的历史资料。
  1938年,尤里斯·伊文思来了,这个“飞翔的荷兰人”飞到了中国,与他同行的还有我最崇拜的战地摄影师罗伯特·卡帕。在1936年,两个勇敢的人在西班牙内战爆发之际,把摄影机和照相机的镜头对准了这片燃烧的土地,伊文思拍摄了广受赞誉的纪录片《西班牙土地》,而卡帕也因拍摄《共和军之死》的照片一举成名。 “纪录”拥有了出生入死的刚毅血性。从此,“什么地方燃烧,就去什么地方拍摄”被奉为摄影师的职责。西班牙内战是西方前线,而中国战场则被称为是反法西斯斗争的东方前线,从西方前线远涉到东方前线,伊文思和卡帕在中国拍摄的珍贵图像仿佛西班牙影像的回音。
  1938年4月初,在抵达中国不久,二人便拍摄了“台儿庄战役”,那是值得庆贺的第一场正面击溃日军的胜利,伊文思和卡帕要求上前线拍摄,最终未能拍到决战的场面,因为他们是外国人,没人敢为他们的生命承担风险,但他们还是抓住机会在台儿庄附近的小树林中拍摄了这场战斗。伊文思回忆说:“我不是一个作家,我通过画面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我一定要表达死亡对我意味着什么,不仅仅是拍几个尸体,而是拍摄整个一段,死亡牵连到的往往是许多人。我触到了中国,中国也触到了我,我拍了战争,拍了一个在战争中瓦解,又在战火中形成的国家,我看到了勇敢!”
  纪录这场战争的《四万万人民》成为了关于中国抗日战争的真实写照,并且起到了声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的积极作用,这些影像成为后来中国抗战影片的重要素材。而卡帕生平最有力度的照片,就是他拍摄的遭日军空袭后的劫难场面。
  正如卡帕那句永远的名言:“如果你照片拍得不够好,因为你离得不够近”。1954年,卡帕在越南战场触雷身亡,如一个不参与杀戮的斗牛士般身着光彩耀目的斗牛士装束轰然倒下,而伊文思继续潜行在战火中。
  伊文思的冒险不是赌徒的博彩,也不是亡命徒般的轻生,而是为激情所贯注,为信仰所战斗的勇气。在中国抗日战场上,在越南抗美的丛林中,在古巴剿匪的追击中,甚至在70岁高龄,依然在战火中拍摄。这个“飞翔的荷兰人”被祖国放逐,却四次来中国,他称中国是收养他的“第二故乡”,他爱这里的人民。
  红色电影的开端——延安电影团
  伊文思在临走之前,秘密地把一台埃摩摄影机交给了一位左翼影人吴印咸,这位吴印咸后来被称为共和国摄影艺术的拓荒者。1938年秋,吴印咸和袁牧之两人带着这台摄影机和从香港购得的全套电影器材到达延安,在八路军总政治部下成立了“延安电影团”。
  最初电影团只有6个人,有电影工作经验的仅有3个。1938年10月1日,电影团开拍了自己的第一部作品,记录片《延安与八路军》。1940年袁牧之将完成的影片底片带到苏联,没想到正好苏德战争爆发,没能在苏联印出拷贝送回国内放映。进入40年代后,电影团拍摄了多部新闻短片,在根据地露天放映。

评论:

  • 却晨菲 3小时前 :

    影片节奏出现很大的问题,前面太散,后面太赶。人物的扁平化,范伟老师为角色增色,但也掩盖不了背后的单薄。整部影片和铁道的关联似乎不大,只是为了展现一些视觉奇观。

  • 包玉怡 5小时前 :

    黑客帝国三部曲已是巅峰,不得不承认,那个故事结束了。

  • 匡雅珺 2小时前 :

    黑客帝国三部曲已经很完整了,就把这第四部当成是另一个故事,另一个尼欧和崔妮蒂幸福快乐在一起的童话吧。

  • 唐永昌 4小时前 :

    先不提meta策略的有效性(《双峰:回归》曾经给我们作了榜样),失败之处在于它本应该是关于空间的电影,但却变成了心理现实主义电影(甚至连反派人物都从“建筑师”变成了“心理咨询师”);诚然,在《矩阵革命》的结尾,尼奥和史密斯在雨夜中毫无意义但又无比炫酷地打了十分钟的架后,沃卓斯基对于设计动作不再感兴趣,任凭其沦为好莱坞程式化的“无影像”,连续性的武打节奏变成了高速剪辑的碎片、飞溅的爆炸物和人体形状的残块,正如某角色所言,它失去了曾经的“优雅”,Matrix变得张牙舞爪,直白到吓人地展示其武装暴力与愚民策略的恐怖;因此,即便当沃卓斯基将主题切回到尼奥和崔妮蒂的爱时,这些连带的拖泥带水之物让捕捉这些情感变得不大可能(而这点在前作里就做得更好)。

  • 佳树 1小时前 :

    真是够难看的,怪不得Lily不肯导?台词里直白地自嘲,华纳硬要拍续集有什么办法?情节无聊,狗尾续貂!打戏难看,武指是谁,站出来给袁和平打!大概只有Neo和Trinity了吧,情怀拉满也消解不掉其他部分的糟糕。

  • 俊静 7小时前 :

    本片是根据发生在1935年-1945年间,洪振海、王志胜、杜季伟、刘金山等“铁道队”队员的真实事迹改编,将最大限度地还原“铁道队”的英雄故事。

  • 咸萦怀 8小时前 :

    中规中矩,有些情节经不起逻辑的推敲。锤子镰刀、小护士的情节基本可以略过。

  • 定水蓝 0小时前 :

    徐州属于山东没跑了,这方言我听着忒亲切。只是我觉得相互之间并没有智斗的成分,堵上性命,往里抗。反派死于装逼。最后致敬抗战英雄。

  • 左丘初珍 0小时前 :

    国产主旋律片越来越丰富了。形象虽然单调了些,但发展下去一定会更加吸引人。

  • 函云 7小时前 :

    电影的质感还是很不错的,就是篇幅所限,故事讲得仓促,每个人物内在性格和情绪的表达演绎得还不够,特别是最后一场大戏,总觉得还差点意思。这个主题拍成电视剧或许能把人物刻画得更丰满些。但又回头想想,真拍成电视剧了,拍得太正看得人未必多,拍得创新,有可能把经念歪了,成了人人吐槽的抗日神剧。如此看,现在这部电影也算是最恰当的火候吧,我觉得还是可以看看的。

  • 卫国宁 8小时前 :

    范伟太帅,张涵予太冷酷,烟是豪情,酒是苦楚。

  • 召德运 1小时前 :

    情怀满分!前半段鸡皮疙瘩后半段激动出眼泪!”Love is the genesis of everything.”

  • 伍碧白 3小时前 :

    D电影质感拉满,不管是冷色调带出的冷峻气质还是电影服化道还是极具美感的镜头比例。冷峻的黑白色的我的天太爱了。而且黑压压工业聚居区加上漫天飞雪的白幕,爱了。回到剧情,这个剧情给我多多少少只能说是蛮帅,蛮解气,但并不是非常畅快的,非常严谨的观感。演员都是特别老道的,这点真没办法挑了,尤其是范伟无论是对卧底时对日本人恭敬谄媚的笑,还是身份败露后自己凛然的蔑视本人,我都觉得没得挑。其他角色真的就是正常范围。

  • 大朝雨 4小时前 :

    所以其实 因为张译太“好用”还是张涵予也累了,感觉他这个定位完全被取代了,除了黑话和主旋律,就剩倒斗没播了,这逼得去美国救闺女了

  • 别阳晖 5小时前 :

    【2022年第4部】两星给张涵予和范伟。1、故事的结构框架算是讲明白了,但是细节的处理实在粗糙。线路转换实在是硬转。2、电影节奏没有悬疑和刺激感。最后,范伟的演技真是厉害,特别是最后买酒扔炸弹的表情转换。

  • 姓楠楠 6小时前 :

    故事讲的太磨叽了,平铺直叙,很简单的故事讲的慢,本应该热血沸腾替先辈英雄深处外有强敌内有汉奸的那么复杂危险的环境捏把汗,奈何导演叙事技巧那么差,很难让观众代入,白瞎了那么好的置景道具(雪景,火车车站,检修车间的重工业气息)和好演员,范伟演技炸裂太帅气了!老王演的好,其他人物太扁平化了,包括粗口伟光正张涵予,很难记住谁谁谁。炸火车的战争戏真的无语,像电视剧的拍摄手法,老套,敌我双方都感觉很智障的在那也不瞄准瞎开枪……

  • 宁浩言 2小时前 :

    范伟张涵予,一如既往

  • 昌慧巧 7小时前 :

    献礼片,虽然小时候看过电视剧,但是这个剧情和拍摄手法不是那么的好看,整体故事拍的太牵强了

  • 凡韵 6小时前 :

    十个多余的政治正确配角删六个也不为过;

  • 叔星纬 1小时前 :

    铁道游击队的歌我从小就在听了,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 感觉可以循环播放一年啊,不知怎的自己也有了这种情怀。

加载中...

Copyright ©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